民生賬單
解決城鎮戶籍住房和收入“雙困”家庭、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,發放租賃補貼5100戶,公租房入住率持續保持在90%以上。全年新增解決4萬多名城市中低收入家庭、新市民、青年人以及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。
親歷者說
銀川市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通福家園小區居民 史嬌
我叫史嬌,今年33歲,是一個在“保租房”里收獲幸福的母親。
我和丈夫帶著兩個孩子來銀川生活已經多年了。2019年,我按照政策申請到一套保障性租賃住房,一家人搬進位于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的通福家園小區。
我們的房子有一室一廳一衛一廚,面積不算大,但“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”。入住時,廚房和衛生間的基礎設施已經配好,我們只添置了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,家里陳設雖然簡單,但一家人覺得很踏實。
在我眼里,住在通福家園的最大好處,就是孩子上下學方便。現在,我的兩個兒子都在金鳳區第二十一小學就讀,學校距離家里只有1公里左右,他們每天都能準時到校。過幾年,我計劃讓兩個孩子就讀附近的銀川市第三十四中學,這所學校離家更近,緊挨小區西側,走幾步路就到了。
租金方面,每月只需要支付358.86元房租,這比起市場上租房,價格要便宜很多。這里不僅給了我們一個遮風擋雨的家,也讓我看到了生活的盼頭。
我現在還有個小心愿,就是保障性租賃住房需要每3年重新審核一次資格,目前這個審核只能線下辦理,我希望能夠開通線上審核的渠道,這樣既能節省時間,也讓我們有更“絲滑”的住房體驗。
部門作為
“為緩解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,近年來自治區提出采取新建、改建、改造和將政府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,有效增加供給。”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負責人介紹,2024年全區積極穩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、城中村改造等工程落地見效,發揮好公租房兜底保障作用,用好公租房保障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兩種保障方式,推進常態化受理和及時足額發放,開展申請公租房高效辦成“一件事”活動,持續加大對中低收入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。截至當年年底,全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各項任務基本完成,已籌集開工保障性住房4580套,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5100戶,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15%、110%;公租房入住17.5萬套(間)、入住率94%;開工城市危舊房改造415套、城中村改造1000套(640戶)。(記者 王雨婷 張 濤)